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為什麼文學比電影好

為什麼文學比電影好

發布時間:2024-07-01 18:22:44

① 文學作品對比電影有什麼區別

文學作品與電影作品有本質的區別,你這個問題提的好。當意識到電影與文學有區別時,便可以打破所謂的「文學價值何在」的偽命題了。這是我比較文學的一道題,答案會涉及到你問的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至於人們目前對優秀文學的排斥,這真的是由影視導致的嗎?人們對優秀藝術作品的隔絕,其實是商業化下我們這個時代的通病,人們對藝術電影的隔絕與對優秀文學的隔絕並無二異。相反,電影在不自覺間以犧牲電影性的方式推得動了文學的發展。

② 電影與文學

電影和文學的區別是什麼?有什麼是電影能做到但文學做不到的事?

我曾經對影像有偏見,覺得相比文學,電影把文字描述的場景和感受具體化,限制了觀者的想像與理解。現在來看這當然是不全面的。

首先,無論是文學還是電影,都可以在敘事上完成它的任務。當然在敘事的方法上,它倆有區別,但這不是根本的分歧,而且敘事本身也不是這兩門藝術的終極追滲啟余求。

而根本的分歧,正如老塔所說:「文學藉助語言描繪世界,而電影不需要。電影直接呈現自己。」

文學的載體是語言,語言有其魔力,也有其局限。

當我們讀一篇小說時,作者的文字會映射到我們腦中,加以我們旁豎的想像,來構建場景,或理解作者表達的意思。語言的多義性又會摻雜在其中,把事情搞復雜。總覺得作者的表達和我們的理解,中間隔著一層。相比之下,影像更加具體、更加真實叢滾,給人的沖擊是相當直接的。影像所蘊含的情緒、感受,很容易被我們捕捉到。這種真實的呈現,讓我們很容易想到所見的生活,觸動我們的情感。

語言流帶著我們的思緒和注意力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可能要讀完一定的篇幅我們才能看到更全面的景觀(當然,這也是文學獨有的魅力)。而影像是一種時間流,它的呈現本質在於每一個鏡頭都有足夠的信息量,導演會選用不同的景別、燈光來突出重點,但每一幀都有其整體性。

再者,文字本身高度的抽象性會帶有更多的加工痕跡,主觀性也更強,它與其所描繪的世界的距離是要大於電影與其所描繪世界的距離的。

這些特點其實就決定了文學與電影探索的道路。文學的優勢在於對復雜思想與想像的表達。想想博爾赫斯的那些小說,那種想像,很難用其他形式的藝術完全表現;而電影,則是要利用時間與空間這兩種基本元素的變化,來創造一個復刻真實世界的奇觀。時空,在影像中是真正的魔術。

③ 文學作品(原著)與電影的區別

文學作品能很深入的敘述人物的心理,細膩刻畫人物動作、神態。電影能用視覺、聽覺的效果明確顯示出當時的人物形象、場景、氛圍,但電影是直接將人物形象固定的展示出來,限制了觀眾對心目中人物形象的想像。「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就是這個道理,劇本是固定的,人物形象卻無法固定,人們可以按照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刻畫人物形象,也可以想像出合適的場景與之匹配。
文學作品與電影的區別我只能想到就這些,具體的東西還要自己體會,有經驗了,就知道哪個更適合自己了。

④ 紅色記憶的電影和文學作品哪個更好,為什麼

文學作品,文學作品多為當時經歷過或年代相對較近的人寫的,有可能是紀實,即使不是,也比較真實,而電影則運用了一些手法,拍攝出來的可能不太具有真實性,表現力也不如直接閱讀原作品來的強烈。

⑤ 文學作品(原著)與電影的區別

其實就是詩與畫的區別,同樣是藝術,但是帶給人的感受不同。
原著是「詩」,而影視劇則是「畫」。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
看《紅樓夢》的原著,如果一百個人看過《紅樓夢》,則這一百個人心中的林妹妹形象一定是不一樣的。一百個人看過,必會有一百個林妹妹的形象產生。那麼林妹妹到底是什麼樣?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僅從文字上來看,我們只知道林妹妹很美,可是具體是什麼樣的美法呢?每個人心中預設的那個對名著所描繪形象的理解是千差萬別的。在閱讀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在不經意之間,將自己心中的那個美的准繩加之到人物形象中去。
而當我們看電視劇《紅樓夢》時,由於人物形象是通過演員來表現的,那麼林妹妹的形象是唯一的,就是那個演員的形象。這個形象一直定格在觀者的視覺里。想像的空間就要小很多。而當這個形象一旦成功定格,則當換掉原演員時,有很多觀眾就開始不適應了,其實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有時會說某某演員把某某角色演得不到位的原因之一,因為這個在視覺上定格了的形象,並不符合你心中那個既定了的、在對原著的理解的基礎上,想像預設的人物形象。
以上是從觀者的角度上來講的,另外,從作者創作的角度來看,兩者也有一定的區別。名著的作者側重於語言的修煉,意境的展開;而影視劇作者更加註重視覺上的效果,如場景、特技之類的安排。

⑥ 文學作品與電影的區別

文學作品的概念更廣一些,它包含很多
電影也是影視文學的一部分
影視文學又是文學的一個分支
電影只是把抽象的感情、思想更具象化、更直觀化

⑦ 文學與電影在其表現方式上的利弊

文學:描繪的是細節,包括周圍環境和內心的描述,通過文字作為表達方式.

電影:描繪敘述的人,事物或環境,通過聲畫來表達.有時不能撲捉或表現出文學所描寫的細節情景.

⑧ 比較一下電影和文學的表現力

小說文字大多給你想像(或者是幻想)空間、電影大多給你思考空間、文學作品則是思考多於想像

⑨ 電影與文學的聯系和區別各是什麼

電影與文學的聯系和區別如下:

1、聯系-電影來源於文學,文學造就電影

文學與電影有密切的聯系,作為綜合藝術的電影在汲取諸種藝術養料豐富自身綜合特質方面,獲得與文學的密切融合關系。文學各種樣式對電影的滲透,電影對文學的敘事手法、抒情手法和塑造人物性格的豐富藝術手段的借鑒,使電影藝術在增強自身的表現能力,形成新的綜合藝術特質方面,發揮作用。

2、聯系-文學是電影的根基,是優秀電影的創作源泉

電影已經成為了繼文學、音樂、美術、舞蹈、建築、雕塑之後的第七藝術。在電影的發展歷程當中,文學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大量的影視作品都由文學作品改編成的。在電影拍攝過程中,電影導演最初接觸到的文學劇本是由編劇用文學語言創作的。

3、聯系-電影是對文學的借鑒與延續,反過來又能推動文學自身的發展

電影以科技為基礎,從戲劇脫胎。集成音樂美術,更加符合現代人直觀、輕松的審美需求,電影轟動之後再來帶動文學產業的發展。作為20世紀最為重要的藝術樣式年輕的電影與古老的文學之間一直存在著親密的姻緣關系,這種關系在電影發展的最初階段以及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更多表現為電影對於文學的借鑒。

電影對文學的借鑒通常呈現為這樣兩個層面:一方面,文學的一整套反映生活、表達生活的方法,比如小說的敘事手法、結構樣式、表現技巧,詩歌的抒情,散文的意境,都為電影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可供借鑒的營養:另一方面,世界電影史上的許多作品都是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這些文學作品中既包括了經典作品,也包括了當代的暢銷作品,而被改編的主體則更多是敘事性的小說和戲劇。

4、區別-電影語言可以通過多媒體傳達信息而文學語言只能通過文字表達

電影語言是一種和文學語言完全不同的語言。電影語言可以藉助蒙太奇鏡頭組接來充分的調動時間空間,而不會破壞它的真實性。

5、區別-與文學語言相比,電影語言更具直觀性

在文學作品中能夠感染讀者的語句,如果放在銀幕上就可能會很難表現。但是文學語言不具備電影語言的直觀和感性。

6、區別-與影視的直觀相比,文學原作具有獨特的內蘊和魅力

雖然電影可以通過多媒體直觀地傳達信息,但卻無法表達文學原作那種獨特的內蘊和魅力。

7、區別-電影是空間藝術,文學是時間藝術

電影是空間藝術而文學是時間藝術,文學的隱喻需要修飾語可是電影記錄的精確性和具體性取消了形容詞。

8、區別-表達形式不同

文學表達的是文字的、靜態的美;而電影是感官結合的體驗,動態的美。電影語言是通過感知直覺到達觀眾,而文學則是一種概括性的語氣來傳達。

⑩ 為什麼總有人覺得看小說就比看電影的格調高

電影和文學本來就是兩門不同的藝術,文學是更古老的藝術形式,而電影則是七大藝術當中最年輕的一個。但兩者不該有高低之分,我個人喜歡電影藝術,但同時我非常尊重文字藝術。

簡單說,文學是文字的藝術,電影則是鏡頭的藝術。比如:描述一個人遭遇愛人去世,文字就需要大量筆墨去渲染,去描繪,他是傷心,還是高興,還是有其他的復雜情緒,所以某種程度上講,文學的表達更為直接。

我認為,看書的人認為比看電影的人高一檔的這種心態可能是產生於對電影藝術缺乏足夠認知後產生的一種優越感。因為在當代社會當中電影擁有著更好的傳播性,它比其他傳統藝術有著更大的受眾群體,所以許多喜歡看書的人認為電影只是一個相對娛樂化的產物。實際上應該把「電影」和「電影藝術」分開來看。

總之,希望大家都能正確客觀地看待不同藝術形式,求存同異吧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文學比電影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比寂靜之地更好看的電影 瀏覽:986
如何去電影院購電影票 瀏覽:164
韓國片哪些電影好看 瀏覽:45
看電影怎麼寄存東西 瀏覽:794
有哪些可以在線下載電影網站 瀏覽:397
國外近幾年有哪些三維動畫電影 瀏覽:613
2020非常好看的電影 瀏覽:619
抖音上播放的電影如何投屏到電視 瀏覽:763
電影的美式英語單詞怎麼寫 瀏覽:277
電腦免費看電影應用 瀏覽:463
電影有家結局什麼意思 瀏覽:402
看正在上海電影有哪些 瀏覽:800
如何拍出電影的效果 瀏覽:325
誰輸了女朋友就要脫一件衣服是什麼電影 瀏覽:212
電腦怎麼剪輯電影精彩片段 瀏覽:911
靚坤殺自己老大是什麼電影 瀏覽:149
一直在樓梯走不出去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275
好看的日本女同性戀電影 瀏覽:62
巴金的家電影哪一版的好看 瀏覽:353
最好看的勵志電影排名 瀏覽: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