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影評 > 奪冠電影中的人都是怎麼受傷的

奪冠電影中的人都是怎麼受傷的

發布時間:2024-06-21 09:32:34

❶ 電影《奪冠》觀後感

電影《奪冠》觀後感五篇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奪冠》觀後感五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奪冠》觀後感五篇1
影片一開始,場景就非常震撼:女排隊員們渾身是傷,護膝、隊服滿是汗污和血漬,她們拼盡全力接球、扣球、摔打宛如戰場上奮不顧身的戰士。
假期里,全家看《奪冠》這部電影,影片講述了中國女排在不同時代奪冠的故事,不同時空的場景在人物的回憶與活動中反復對比。而開始的那段震撼場景即是80年代女排姑娘們拼搏的景象。
郎平的經歷把兩個時代的女排聯繫到了一起。她在指導現在的女排時,反復問隊員「你們為什麼打球?」沒有人能給她滿意的答案。我想,她一定也很多次問過她自己。
為什麼打球呢?「80年代,」爸爸告訴我,「那時我們國家還很貧弱,中國需要在世界舞台上證明自己,人們把「奪冠」看作祖國強大的象徵。為了為國爭光,每個中國人都願意犧牲自己的一切。這就是當年的女排精神。」
那麼我產生了疑問:為什麼郎平當了教練之後,不讓現在的女排也為榮譽犧牲一切了呢?她還是反復提到「女排精神」,但她也給隊員們放假,不去阻止她們自己的追求和想法。新時代的比賽中,她除了嚴格訓練,更是運用了高科技和比賽策略,充分發揮每位隊員的個性和優勢,最終贏得了冠軍。
我覺得,郎平的「女排精神」在變。現在祖國強大了,已經不需要一次簡單的比賽來證明,我們沒有必要再為了一次比賽犧牲一切。但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證明自己價值,人人富有個性,人人積極向上,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才會更有活力,更加強大。我想,這就是郎平所說的,新時代的「女排精神」!
電影《奪冠》觀後感五篇2
電影廳里,一片寂靜,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著電影的開始。原本就昏暗的燈光突然就熄滅了,變得黑漆漆的一片。
今天,正是我們期盼已久的日子。自從王老師告訴我們今天會出來看電影《奪冠》後,我每一天都是掰著手指頭數著過的。我之所以會如此盼望出來看電影,一方面是想逃離作業的「苦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一直都很仰慕女排精神,想要好好把握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在大家的期盼下,大屏幕終於出現了亮光,電影開場了!在觀影過程中,所有同學都格外專注,被電影所講述的一個個女排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我注意到不少同學的眼眶都微微泛紅,眼角泛出了絲絲淚水。
「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這是電影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啊,正是因為女排姑娘們日日夜夜堅持不懈地訓練,他們舍棄了自我,心中只有團體,只有民族的榮譽,才使他們拿下了「五連冠」這樣輝煌的成績。在那時,這不僅僅是國際舞台上一張亮麗的名片,更是在中國走向復興的道路上,給予中國人民心中最大的鼓勵與支持。
時光流轉,世事滄桑,在這三十多年來,中國女排有過榮獲世界冠軍的`榮耀與輝煌,也有過跌落谷底的迷茫與無助。可女排姑娘們在最艱困的情況下,一次次奮起,而沒有絲毫放棄。在郎平總教練的帶領下,沉寂了多年的中國女排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了,再次為祖國贏得了世界冠軍。
中國女排,流血流汗不流淚。這種女排精神使我頗為動容,又有什麼事是會永遠一帆風順的呢?如果不為之付出些什麼,又怎麼會實現自己的夢想呢?學習亦是如此。我想,也許學習並不是所謂的「苦海」,反而是我們實現人生目標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世間萬物都是相通的,若我們在學習上也能擁有女排精神,盡全力去拼搏,那麼成功或許也並不那麼遙遠了。
暗黃的燈光又忽然亮起,兩個小時眨眼就消逝了。我們緩緩退場,心中卻依然惦念著電影中的情節,細細回味著女排精神電影《奪冠》觀後感五篇3
去年,周末,電視熒屏上,冠軍的消息。這份沉甸甸的獎項不是空穴來風,是中國女排選手們用數不勝數的汗水,以及他們心中的那顆炙熱的精神換來的,那份殊榮是他們應該得到的。
細數女排往日風采,可謂是風光無限。1981年至1986年五連冠,震驚四座。至此,中國女排在世界舞台有了一席之地,沉澱為一代人的濃厚記憶。那一份神聖的女排精神,似一粒種子,萌芽在老一代人的心田中。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暗度陳倉」般的奇兵,挫敗了世界各國,再次展現往日女排雄風。
你中國女排不是神明,他們曾經也一度低迷,幾近墮落,日漸淡出人們視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此事正常之事,不足為奇。可中國女排精神所蘊含的,是跌落低谷後對黎明的守望與堅持。他們不畏懼在低谷時的種種黑暗,敢於、肯於、並執著於那永不言棄的拼搏精神。他們善於抓住任何一絲希望,哪怕前途渺茫,哪怕困難重重,哪怕崎嶇難行。
女排精神,不可止限於口頭上的誇誇其談,更應該踐行在實際生活之中。青春年少正當時,拼搏是現在進行時,不是過去時,更不是將來時。不要過於吝嗇自己的滴滴汗水,更不要在寸金難買的光陰中,芸芸此生,拼搏是走向美好的捷徑,失敗是成功的必經之路。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沒了心氣兒,沒了再站起來的勇氣。他們以拼搏為劍砍斷一切的荊棘,我何不像中國女排一樣不虛此行。
別在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
電影《奪冠》觀後感五篇4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子排球隊頑強戰斗、勇敢拼搏精神的總概括。其具體表現為:扎扎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斗,刻苦鑽研,勇攀高峰。她們在世界排球賽中,憑著頑強戰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蟬聯世界冠軍,為國爭光,為人民建功。她們的這種精神,給予全國人民巨大的鼓舞。國務院以及國家體委、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和全國婦聯號召全國人民向女排學習。從此,女排精神廣為傳頌,家喻戶曉,各行各業的人們在女排精神的激勵下,為中華民族的騰飛頑強拼搏。
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終代代相傳,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為我們在新征程上奮進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女排人,身體力行地傳承著「女排精神」。正因為這種精神的薪火相傳,讓大家敢於期待來年在東京奧運會的女排賽場上,再次迎來升國旗、奏國歌的榮譽時刻。
女排精神曾被運動員們視為刻苦奮斗的標桿和座右銘,鼓舞著他們的士氣和熱情。更關鍵的是,它因契合時代需要,不僅成為體育領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強烈地升華為民族面貌的代名詞,演化成指代社會文化的一種符號。它一直與女排的得失、沉浮緊緊聯系在一起,並成為評價中國女排的最難以割捨的標准。
女排精神之所以備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種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強敵、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遠遠比「五連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國人。
郎平看來,中國女排的精神不只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難贏,也竭盡全力。昨天,她更新了「女排精神」的內涵: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有團隊精神,踏踏實實,做好工作。
隊長朱婷認為,「女排精神」就是傳承,從最早的5連冠輝煌延續至今,「女排精神」的實質沒有變化,新一代隊員一直在豐富內涵,一起努力,永不放棄。
張常寧認為,新時代的「女排精神」就是,哪怕只剩1%的機會,也要100%地努力。
電影《奪冠》觀後感五篇5
要學習她們百折不撓的堅定。對於中國女排來說,一路走來雖然搖搖晃晃,但她們依舊眼中堅定,摔倒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擦擦臉上的汗水繼續大步向前,這就是她們的信仰。共產黨人最講堅定,講信仰,要講黨性、講政治、講紀律,時刻和黨中央保持一致,牢記黨員身份,在黨言黨,才能在面對大是大非問題時能夠保持清醒和應有的敏感度,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
學習她們扎實精湛的功底。任何一個人,做工作、幹事業都需要精湛的職業技能,這是取勝的基本保證。缺少精湛的技能,再多的精神鼓勵也不可出現奇跡。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基本功,才能不畏強手,挑戰自我,產生自信。這種職業操守需要日常的付出,要吃得了苦,吃得了虧,把基本功練扎實,關鍵時就管用。比賽絕對不能想當然,也不可能一口吃個熱饅頭,沒有平日的基本功是不能高質量完成任務的。共產黨人要學習她們兢兢業業工作,認真細致處理好每一件事,追求嚴謹,最求過硬基本功,真正做到台上三分鍾,台下十年功。
學習她們團結拼搏的奮斗精神。中國女排姑娘們能排除一切困難最終登上榮耀頂峰,這是團結的力量。場上她們時刻相互提醒補位,真正做到扭成一股繩,產生讓對手畏懼的強大合理。這種團結是真正的團結,是不計較個人名利的團結,是為榮譽而戰、國家而戰的偉大團結。沒有團結就沒有今天的女排成績,賽後當問道女排姑娘如何逆境中取勝時,她們說的最多也是團結。其實一個團隊取得驕人戰績時一定是這個團隊作風正,能團結才能戰斗,一盤散沙,不注重相互補位、互相保護怎能挑戰強大對手。當下,在偉大的民族復興之路上國人最需要這種民族大團結,團結可以戰勝一切困難險阻,團結就是力量,中華兒女要以此發揚女排的團結一致,頑強拼搏的精神。

❷ 電影奪冠是歷史事實

提起女排精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奪冠》中關於老女排最多的畫面,就是她們在訓練的場景,提到最多的一個字就是「練」,女排姑娘們手上扎了木刺,身上都是傷。除夕夜萬家團圓,她們還在打排球。

這種「魔鬼式」的訓練確實是真實發生的,1979年,中國女排開始在郴州集訓,當時郴州女排基地條件艱苦,教練的訓練更嚴格,不符合質量過不了關,完不成指標下不了課。對於女排姑娘們來說,加練、補課是常事,而且一個隊員沒完成,其他人都要跟著一起練。

為了讓隊員們盡快提高成績,教練只能「鐵石心腸」。為什麼練這么狠?電影通過教練之口說出了大背景,當時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很多方面與國外相比差距太大,美國的教練已經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女排訓練中了,而中國的女排姑娘們還在簡陋的竹棚館中訓練。吳剛飾演的教練說,他到國外看著高樓大廈哭了,中國太落後了,所以他心裡總想著快點快點。「我們要證明給他們所有人看,中國人,行的!」

1981年女排奪冠,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這不僅僅是女排的勝利,還象徵著明燈和號角。女排姑娘們不畏強敵、飛身魚躍的畫面,讓許多處於迷茫中的人看到希望和方向,讓很多低沉的人重拾信心和力量。

❸ 白浪為了出演影片《奪冠》,作出了哪些犧牲

白浪為了出演影片《奪冠》半個月體重減了30斤,並且電影中的訓練場景都是真實的

一、半個月體重減了30斤

試鏡後,劇組要求白浪減肥。「其實我當時也不胖。我曾經是排球運動員,熱愛運動,但電影的要求是更瘦,才能貼近那個時代中人的體型。」為了演好上世紀80年代的郎平,白浪在半個月里減了30斤。

白浪說:「這么短的時間,減掉這么多體重,太傷身體了。好在劇組給我搭配了健身教練和營養方面的專家,防止我體重掉的過快,出現身體上的問題。如果是普通人,我不建議這么快減重。」

二、電影中的訓練場景都是真實的

白浪說,電影中的訓練場景都是真實的。劇組復制了當年女排訓練基地的簡陋排球場,飾演老女排隊員的演員們,在這塊場地上流著汗和淚,將自己熬成一個真正的中國女排隊員。

「我們拍戲,(尤其是)拍排球的戲,一個鏡頭要反復拍很多次,訓練時壓力更大。特別是我要扮演媽媽,她打得特別好,所以每個鏡頭我都得盡最大的努力,不能留遺憾。」白浪說,「即便每一天都特別累,我也不能打得不好,那就對不起我媽,對不起當年那支中國女排。」

(3)奪冠電影中的人都是怎麼受傷的擴展閱讀

白浪自認沒天分,放棄職業排球生涯:

陳可辛之所以選擇白浪飾演青年郎平,除了她是郎平女兒這個先天優勢外,還因為白浪自身條件——有過長達十年的排球運動員生涯,身高1.89米,比母親郎平還高出5cm。

白浪1992年出生,從小在美國長大,父親是前八一男排隊員白帆,可能是繼承了父母的優秀基因,她極具運動天賦,6歲踢足球,14歲選擇了排球運動,「其實媽媽沒有給我什麼壓力,主要是我喜歡」。

後來,她成了加利福尼亞TCA隊的絕對主力,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白浪入選美國少年女排12人大名單,「我們每個暑假都會和北京隊一起打球,那也是一支職業排球隊,所以我打球還行」。

然而,白浪並沒有像母親一樣繼續在職業排球運動員的道路上走下去。她說,「因為我沒有天分,當運動員要做出選擇時,你就會知道自己行不行」。最終,她選擇和普通人一樣,做個白領。

❹ 《奪冠》這部電影上映這么多天,影評怎麼樣

從這部電影的評價上來看,只能算是中規中矩的電影,亮點比較少。

就在前段時間,《奪冠》的導演陳可辛發了一篇微博,他這樣寫道:「女排奪冠的路上一向都是難,難,難。我們劇組拍攝也一樣。三年的難,難,難。終於等到9月25日這一天。」事實上的確如此,《奪冠》這部電影也是一波三折,經歷了春節檔撤檔、重新定檔、再次提檔後,《奪冠》終於上映了。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發稿時間,《奪冠》票房已經累計7.76億。

那麼,為什麼《奪冠》這部電影不那人讓人看好?

事實上,這主要還是因為體育題材的電影受眾太少,這種題材其實並不太適合用電影的方式去呈現,哪怕足球籃球這種受眾廣得多的運動也幾乎沒有大爆的電影。當然,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改名和撤檔的原因,畢竟經歷了這么長的時間,觀眾的熱情也被消耗了。當然,更重要的是,《奪冠》上映的時間其實有很大的問題,剛好在國慶檔之前,雖然排片很高,但是由於市場非常冷清,基本上這部電影也很少有人會去看,除非是非常喜歡排球的人。

總而言之,現在市場對《奪冠》這部電影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也許是由於時代的原因,現在的主力觀影人群對女排精神沒有概念,因此,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意思。

❺ 2020電影《奪冠》精彩影評5篇

《奪冠》是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排國家隊領銜主演。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電影《奪冠》精彩影評5篇,希望能幫到大家!

電影《奪冠》觀後感影評1

電影《奪螞雹冠》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斗歷程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中國女排的發展既是一部艱苦創業史,也是一首壯麗的贊歌。從白手起家到嶄露頭角,靠的是艱苦創業;從低谷到高峰,靠的是艱苦創業;從高峰邁向輝煌,靠的仍是艱苦創業。在國家經濟基礎薄弱、物資匱乏的年代,她們在簡陋的條件下進行“魔鬼訓練”,即使摔得遍體鱗傷也永不放棄……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中,淬煉出1981年第一個世界盃冠軍、1982年第一個世錦賽冠軍、1984年第一枚奧運會斗敗金牌,而後在1985年、1986年又相繼衛冕世界盃、世錦賽。老一代中國女排“五連冠”的榮譽牢牢地鐫刻在中國體育的豐碑上。

女排精神是一種催人向上的動力。30多年前,在“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中,女排精神賦予了國人奮發向上的昂揚鬥志。她們用“五連冠”的佳績,激勵、感召和促進了各行各業的人們投身改革開放。30多年後,中國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女排精神從未走遠、從未過時。女排精神歷久彌新,生生不息,在新時代煥發著新的光彩、新的活力,早已超越體育而融入全社會,她屬於我們偉大的祖國、屬於我們偉大的民族、屬於我們偉大的時代。

偉大的精神歷時光而不朽,中國“女排精神”永不過時。今天,行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征程上,學習“女排精神”,在堅定信念上奮勇“奪冠”,在立足崗位上勇“奪冠”,在團結協作上奮勇“奪冠”。堅守為國爭光的夢想,永葆求新求變的精氣神,不忘初心,與時俱進,用專業素養提升實力,以開放包容博採眾長,靠苦幹巧幹贏得競爭,這是新時代“女排精神”的持久魅力所在、深刻啟迪所在,也正是新長征路上的中國人不畏艱險空物顫、奮力追上時代的底氣所在、力量所在。中國夢成就了“女排精神”,中國夢的實現也需要“女排精神”。女排創造的奇跡,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能行”,讓世界見證了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

女排精神所蘊含的意義已經遠遠超越了體育的范疇,被視為融入各項事業中的寶貴精神財富,已經深深紮根在中國人的心中,化作濃濃的解不開的情結,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將永遠激勵著中國人民。

“女排精神”是一面旗幟,點燃國人激情,彰顯團隊力量!在新時代,我們為“女排精神”動容,是為了繼承發揚、開拓進取,更是為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展望未來,中國女排的發展正如一部中華民族不懈奮斗的史詩,熠熠生輝“女排精神”激勵中國運動員在競技體育上不斷創出佳績,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必將激勵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奮勇前行,實現強國夢想!

電影《奪冠》觀後感影評2

“有一種驕傲,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精神,叫女排精神!” 我們重提女排精神,那麼,這種精神是什麼?

這是永不言棄的精神。前行的征程永遠都不會一帆風順,實力有長有消,過程有起有伏。在高點,能不能不因勝利而沉醉?處低谷,能不能不因黯淡而迷失?30多年間,中國女排也曾跌倒、也有波折,即便在里約起初也是一路低開。然而,也正因此,“女排精神”才更顯出其可貴。因為,只有永不言棄的人,才有資格說“不以成敗論英雄”;只有永不言棄的民族,才可以真正在風雨中屹立不倒。

這是團結一心的精神。集體項目,“團結”是制勝的核心要義。“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中國精神中,積淀著集體主義的傳統;女排的戰績,也包含著集體的力量,恰如主帥郎平所說,“我們有上億球迷在遠方觀戰,我們不孤單”。當物質主義沖刷著時代、利益至上拷問著心靈,奉獻、協作、團結,顯得更為重要。女排的集體主義、愛國情懷,讓我們可以超越個人,收獲更大的光榮。

這是勇於拼搏的精神。一個體育項目要想奪取勝利,扎實的基礎、創新的技術、合理的布陣、物質的保障,都是不可或缺的條件。但即便把這些條件全部加在一起,也無法抵消最關鍵的一條,那就是勇於拼搏。賽場不相信奇跡,只相信持之以恆地奮斗、永不放棄地堅持。拼搏精神是什麼?就是我們敢於向強大對手亮劍的豪情、是我們逆境中一步一步永不停歇的追趕、是我們在成功時善於警醒、勤於反省的自勵。

女排,不僅為中國添了一枚寶貴的金牌,更喚起了億萬國人的精氣神,為“女排精神”注入了新的內涵,也讓這精神的清流注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在面向未來的進軍中,展現出強大的中國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國力量。

電影《奪冠》觀後感影評3

大年三十,電影《中國女排》上場。這是由陳可辛執導,鞏俐主演的劇情片。2016年8月22日,里約熱內盧。時隔12年,中國女排再度殺入奧運決賽。惠若琪的一記探頭槌,讓全場屏住呼吸。一個高速旋轉的排球,勾連起幾代排球女將的熱血與青春,中國女排三十餘年的沉浮圖景被緩緩打開。

38年前,中國女排第一次奪得世界冠軍,這是中國三大球比賽的歷史性突破,中國女排從這里開啟“五連冠”的輝煌篇章。此後,中國女排經歷過下滑,低谷,終於又一次迎來了涅槃重生。

2013年,郎平第二次接過中國女排的教鞭,那個時候的中國隊已經將近10年與世界冠軍無緣。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的12人陣容中僅有3人擁有奧運會經驗。

2014年,郎平帶領年輕的姑娘們獲得世錦賽的銀牌,隔年的女排世界盃上,中國女排時隔11年再次登上世界冠軍的寶座,里約奧運會上的奪冠,也正式宣告中國女排王者歸來。

2019年9月底,女排姑娘們以十一連勝的戰績衛冕世界盃冠軍,實現了世界三大賽“十冠王”的壯舉。

經歷過三十多載的風雨,女排精神依舊傳承不息。

1951年新中國第一代中國女排成立以來,近70年的風雨歷程,中國女排的每一步前行都凝聚著艱苦奮斗的精神;十次世界冠軍的背後,是中華民族歷經艱辛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動見證。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這個時間節點,中國女排的勝利,就是“女排精神”的勝利。恆心和毅力是支撐中國女排摘得桂冠的力量源泉。

“女排精神”是一種寶貴的體育精神,詮釋了對待生活、對待工作的態度。“女排精神”曾被運動員們視為刻苦奮斗的標桿和座右銘,因契合時代需要,不僅成為體育領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強烈地升華為民族面貌的代名詞,演化成指代社會文化的一種符號。

“女排精神”是一種高尚的時代精神。學習“女排精神”,要做好當下每一天;學習“女排精神”,要迎難而上,勇於挑戰困境;學習“女排精神”,要精誠團結、凝聚人心,形成謀事合力;學習“女排精神”,就是要高擎夢想的旗幟,加速對夢想的追逐,為正在圓夢追夢人加油鼓勁。

榜樣的作用是引領,精神的力量是無窮。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女排姑娘那樣,或是在車間生產一線以卓越的勞動踐行工匠精神,或是在田間地頭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或是在科研攻關中瞄準關鍵領域潛心鑽研,或是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堅守實業報國的追求……每一個人的崗位,都是競技賽場,都應該發揮出中國女排“一分一分咬牙頂,一球一球頑強拼”的精神。以奮斗拼搏為最樸素的方法論,我們定能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電影《奪冠》觀後感影評4

女排精神植根於中華歷史文化的沃土,女排的性格是中華民族性格的燦爛映射。中國五千年歷史歷盡挫折,生成了中華民族永不低頭的倔強、愈挫愈奮的耐力、從容應對的智慧。女排從上世紀80年代“五連冠”,到成績滑坡陷入低潮,“兩起兩落”卻始終目光堅毅看著前方。從起步到巔峰,從巔峰到低谷,從低谷到崛起,從崛起再到巔峰,這支隊伍用一次次的拼搏展現體育的本質,讓人看到了不畏競爭、永不言敗、執著堅持的精神魅力。

女排精神早已超越體育本身,凝結為鼓舞中國人民的精神標桿、偶像力量。女排姑娘們的勇毅和堅定,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體育人努力奮斗。女排精神激揚了中國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女排“五連冠”的佳績,奏響了“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女排在2015年世界盃、2016年奧運會、2019年世界盃三度奪魁,展現出自信自尊自強的新的氣質形象,成為中華兒女逐夢復興征程的靚麗縮影。

女排精神就是中國精神,這成為中華民族歷經苦難艱辛而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動見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國精神貫穿於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積蘊於近現代中華民族復興歷程,特別是在中國的快速崛起中迸發出來的具有很強的民族集聚、動員與感召效應的精神及其氣象,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顯示。

從國家來看,發展不易,前行維艱,中流擊水之時,更需要鼓起精神、振奮意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前進道路上挑戰和風險仍有許多,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也有可能出現。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奮斗,才彌足珍貴。

從體育行業來看,要弘揚女排精神。實現體育強國目標,要大力弘揚新時代的女排精神,把體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結合起來,把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同堅定文化自信結合起來,堅持舉國體制和市場機制相結合,不忘初心,持之以恆,努力開創新時代我國體育事業新局面。

實現全面現代化,更要弘揚女排精神。從建設體育強國到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硬仗,都可以從女排精神中汲取把困難踩在腳下、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夢想化作風帆的精神力量。新時代是大有作為的時代。越是對夢想充滿渴望,就越需要振奮民族自信心,鼓起奮斗精氣神,匯聚發展正能量,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爭取事業新勝利。再艱難的跋涉,只要堅持不懈努力奮斗,終將抵達夢想彼岸。

電影《奪冠》觀後感影評5

中國女排的歷史,是一條振奮幾代國民的奪冠之路,是為中國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電影《奪冠》回溯從1981年至2016年中國女排激情歲月:80年代初百廢待興的中國,女排是激揚國人自信的拼搏之軍;祖國日新月異愈加強盛的如今,女排是彰顯強國風范的王者之師。《奪冠》是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排國家隊領銜主演。

正如郎平教練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什麼是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要竭盡全力”。中國女排以實際行動踐行這句話,不到最後一秒絕不放棄,就算風浪再大也要勇往直前。如今,女排精神已經超越了體育范疇,它激勵著年輕人攻堅克難、敢於擔當。作為年輕人,我們從女排精神學會了什麼?

觀看《奪冠》學會了堅持。無論輸贏都竭盡全力,在賽場上揮灑汗水,一分一分的先追趕再超越。這不僅是實力的展現,更是對對手的尊重。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們會被瑣碎的事情煩擾,會因為環境艱苦而不適應,會因為工作毫無頭緒而想逃避,甚至在厭倦期產生時想要放棄。我們應學習女排的頑強精神,在逆境中磨練自己,積累經驗,提升能力,積少成多,腳踏實地將每一步走穩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有堅持下去,扎實干好每一件事情,才能迎接勝利的曙光。

觀看《奪冠》學會了迎難而上。逆境中抬起頭迎接苦難,不服輸不氣餒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奧運賽場上遇到勁敵巴西隊,女排姑娘們沒有退縮,不慌不忙,堅持自己的戰術,一分一分的將比分拉回來最終實現逆襲。在工作中面對難題,我們應該勇於承擔,勇於擔責,將困難當作自己前行路上的一道坎兒。跨越這道坎兒,我們才能離終點更近一步。

觀看《奪冠》學會了團結。俗話說:“獨木不成林,獨身不成重”。中國女排之所以能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和個人的突出表現固然分不開,但更多的是團隊協作能力。只有女排姑娘們互相打配合,凝聚每一個人的力量,將個人水平發揮到極致,才能最終匯聚成巨大的合力,往勝利的方向大步邁進。


❻ 電影奪冠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細節

電影《奪冠》的細節有很多,比如電影一開始出現的訓練場,就是女排口中的“娘家”。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里已經不是最初的竹棚館,而是在1976年翻新後的場館,雖然環境好不到哪去,但是已經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地板”。

可能有人看著場館比較真實,認為這是真正的原地,實際上原地早就改成博物館,這是導演完全1:1還原出來的。另外還有很多比賽場景,陳可辛都選擇了1:1還原,這也是電影內容不夠熱血,還受到觀眾喜歡的主要原因。

3、全民燙頭

現在燙頭發的人有很多,可是遠遠沒有到“全民燙頭”的地步,然而在80年代不同,當時卷發風靡全國,燙頭已經成了一種全民時尚。這一點在電影里有體現,中國女排和日本女排都是卷發,這件事是真實存在的。

我們看一些老電影,當時的潮流差不多就是這樣,一手大音響、一頭卷發,絕對是風靡萬千少女。可以說《奪冠》場景和背景在還原上很到位,很多都是符合時代特色的。可惜電影終究是電影,不可能像比賽那麼有激情。

❼ 《奪冠》贏得金雞三大獎項,這部電影中最讓你震撼的瞬間是什麼

《奪冠》這部電影在金雞獎上,成功拿下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和最佳攝影三項大獎,並且獲得了8個提名。整個電影對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女排隊員訓練的時候。毫不誇張的說,在2013年之前,我國女排全都是靠玩命的訓練。在整個賽場上,拼得是自己的身體。可在當時中國沒有辦法,只能通過訓練來彌補。

3、郎平

整個電影以郎平的視角,來展現中國女排。說到能代表中國女排的人物,也只有郎平。十個世冠,4個有郎平參與,4個郎平擔任教練。她幫助了女排振興,幫助了女排覺醒,也是她在中國女排無人的時候成功訓練出一支世界前三的隊伍。而後更改訓練方式,也讓郎平自己退出之後,中國女排有足夠的隊員等待下一任教練的出現。

❽ 如何評價電影《奪冠》

國慶榜最棒的電影

《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近幾十年以來的發展歷程,從首次奪冠,到失去冠軍地位,再到重回冠軍寶座。

誠然,體育題材的電影,總是會輕易激起觀眾的求勝心,勾起所有人的熱血神經。單從這種冠軍失而復得的劇情,就可以輕易地打動所有人,更不用說其中的奮斗歷程何其艱辛。

影片中一次一次具體體現了比賽現場的激烈戰況。決勝局我方落後的情況下,隊員們相互搭著肩膀,聽著教練的鼓舞:“如果不獲全勝,我們叫什麼世界冠軍?”隨後,姑娘們在場上緊綳著神經,誓死捍衛每一個球,一記暴扣之後終於扳回一分時,那因為激動而暴起的青筋,那得分之時激動的嘶吼,都早已經刻在電視機前的觀眾心中。

有人說,電影里煽情戲份太多;還有人說,電影里背景性講述戲份太少。這兩種觀點我都不同意,我認為電影里文戲武戲的穿插很好,不多也不少。文戲讓人更能觸及人物內心情緒的流動,武戲更能撩起人物外在情緒的爆發,二者穿插進行剛剛好。

遺憾,是另一種完美

當然,這部電影並非十全十美,存在很多遺憾。

比如,很多戲份被刪掉,很多台詞重新配音,提檔又撤檔,從《中國女排》改名為《奪冠》……

經由這么多曲折坎坷,它終於來到了我們的面前,帶著一身的“傷病”。

影片前半段,因為刪減的緣故,觀眾們甚至不知道角色的姓名。不知道彭昱暢演的是年輕時的陳忠和,不知道吳剛演的是袁偉民,以至於討論劇情的時候只能說“那個老教練”,“那個陪練”。電影中從沒有出現任何一個人叫過他們的名字,後來才發現這是刻意為之。

在對戰日本東道主隊的比賽前,其實女排已經贏下了很多場比賽。但電影中並沒有任何交代,直接跳到了總決賽的對局,顯得有些跳脫,沒有顯露出姑娘們刻苦訓練的豐碩成果。

對陳忠和到底有什麼能力可以帶領女排贏得冠軍,也沒有特別明確的講述。

這些客觀原因帶來的小問題,並不能把這部電影的優點抹去。全片淚點燃點交替出現,非常密集,對觀眾的情緒調動非常到位;在國際比賽中贏得冠軍,大漲中國士氣,點燃愛國熱情的使命完成得非常到位;部分人物內心矛盾刻畫細膩,真實再現了許多真摯情感,觀眾帶入感很強;一個橫跨四十年的事情在兩個小時的電影中講述,取捨有度,情節張弛有力,非常精彩。

都說存在遺憾才是完美,我想《奪冠》就是如此吧。

反觀《我和我的家鄉》,全片強行升華主題的地方過多,有淚點和燃點,但較為鬆散。縱使一眾大牌明星的演技都在線,也沒辦法抹平影片中莫名存在的“尷尬”感。五個小故事中,UFO那段是最尬的一段……當然,這也是一部主旋律的好片子,只是相比《奪冠》來說,被比下去了。

❾ 《奪冠》是一部「愛哭」的電影,朱婷的眼淚為何感動國人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到傷心處”哭這個動作很簡單,眼眶一濕眼淚一掉就完成了,但成年人真的很少哭,有許多事情許多情緒都自己處理自己消化,除非真的特別難過,不然是不會輕易哭的,當然哭也不只代表難過,它也可以代表終有所得,終有所獲,代表著喜悅,代表著成長。

閱讀全文

與奪冠電影中的人都是怎麼受傷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國古裝電影什麼好看的 瀏覽:250
免費文藝片電影網 瀏覽:520
一套看電影的vr多少錢 瀏覽:936
克拉拉化身女律師什麼電影 瀏覽:508
關於寫看電影的英語作文怎麼寫 瀏覽:402
推薦好看的西部電影網 瀏覽:168
從事電影行業的英文怎麼說 瀏覽:620
電影評分多少算正常 瀏覽:746
電影狂野大陸免費觀看 瀏覽:376
帶辦公室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30
震撼靈魂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60
寶雞在放什麼電影 瀏覽:930
茂名有多少個電影院 瀏覽:653
法國電影院價格多少 瀏覽:269
拐賣人口哪個電影好看 瀏覽:407
鬼吹燈之雲南蟲谷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479
日本拍的中國入侵電影有哪些 瀏覽:452
今天上海七旬節電影院票多少 瀏覽:333
最近有尺度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22
鄧超於莎莎看電影是什麼電影 瀏覽: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