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什么是中国电影产业资本输出

什么是中国电影产业资本输出

发布时间:2024-07-24 21:21:01

① 电影产业的相关概述

从产业属性上来看,区别于其他物质生产领域的产业,电影产业不仅拥有经济属性,还拥有社会文化属性。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电影产品本身具有交换价值,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具备经济属性。电影的生产制作过程十分特殊,它是一种概念先行的创作,是从抽象讨论落实到实际执行的一系列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涉及了很多不同类型企业的参与和多种形式的经济活动。同时,由于电影可以大批量的机械复制生产,边际成本比较低。所以,对于电影产业来说,电影产品“内容”生产是其产品竞争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电影是具有深厚社会文化意涵的一种艺术形式。电影本身拥有承载信息的能力,其本质是通过流动的图像讲述故事。叙事性也成为了电影意识形态性的根源,在叙事的过程中,蕴含着文化的传递。文化作为电影叙事的背景因素之一,将自始至终的出现在影片中,因此,电影成为了文化议题的一部分,特定的文化背景、文化意识、价值观、生活方式在电影中被传递出来。
电影作为人类文化中一种更带有机构性质的艺术“话语”,其意识形态性是不言而喻的,或者说电影艺术“话语”本身就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中被构成的 。 电影产业具有独特的盈利模式
中国电影产业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电影票房收入、出售电视电影频道播放权收入,广告收入、衍生品开发收入、网络版权收入等几个方面,其中电影票房是主要收入来源,而票房收入在电影产业链中釆取的是分账制,就是制片方、院线和影院之间对电影票房收入按比例分成。
电影院线在下游控制电影放映,凭借其垄断势力获得分成比例有逐渐扩大趋势。为保护制片方的利益,促进电影业健康发展,在2008年底广电总局下发指导意见,建议国产影片的制片方分账比例提升至43%,放映方不得超过57%。电影产业这种利益分配模式势必会对电影产业投融资产生影响。
电影产业具有较大的需求收入弹性
一个产业的需求收入大说明该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指的是产品需求变化率与居民收入变化率的比率,反映产品的社会需求变化,居民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产品收入弹性大说明产品需求相对于居民收入变化比较敏感,即居民收入变较小的变化会引起产品需求的较大变化。
由于中国农村电影发展滞后,票房收入很少且统计困难,现有电影票房统计都是城镇票房收入,因此,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经行计算。
由以上可以计算结果看出电影产业有较大的收入弹性,电影产业需求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表明电影产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和投资力度,促进电影产业快速发展,更好的满足国民日益扩大的需求。
电影产业具有集群化、全球化发展的特质
电影产品制作周期较长、影片前制、拍摄和后制中的复杂性、分散性的特点,决定了电影产业的发展需要其他相关产业配合与支持。因此,许多国家都选取集群战略作为发展电影产业的长期战略。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有效的占据电影产业链发展的核心位置,形成强大综合竞争优势。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尼日利亚的“诺莱坞”、韩国的“忠武路”等都是典型的代表。这些地区将电影产业、明星经纪、服务业、旅游业等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增强了电影产业的活性,也提升了相关产业的附加价值。
与其它产业不同,电影的产业集群具有自己的特有的内涵:世界各国电影产业集群大多建立在文化、经济基础设施优厚的城市,如前文所提及的洛杉矶、孟买、首尔等都是该国的经济、文化中心。这是因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创意资本是一部电影从制作、发行到上映最重要的保障条件。而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往往比其他地区具备更好的投融资渠道及人才资源。
电影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按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可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性产业。其中资本密集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本的需求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或者说是资本有机构成水平较髙。电影产业的发展依靠大量资本投入,电影制作,电影宣传推广,影院建设等环节都需投入大量资金,产业具有较高的资本系数。
电影产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会逐渐下降的经济现象。对影片制作来说,电影制作完成时,即电影母版制作完成,其主要要素投入已完成,这时母版包含电影产品的大部分成本,2009年中国国产故事影片的品均制作成本在700万元人民币左右,中等成本电影在5000万人民币以上,而制作一份电影拷贝的费用在2000-3000美元,电影发行放映成本相对于巨额的发行成本来说是微乎其微的。电影在放映时,投放拷贝的数量越大,单个拷贝成本就越低,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
电影产业具有高度的外部相关性
上世纪60年代之后,全球电影产业逐渐从垂直整合模式过渡到水平整合模式,电影产业成为了带动整个文化娱乐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出版、音乐、电视、互联网、动漫、等产业都与电影产业保持着极强的关联性。目前主控全球传媒文化资产的大型传媒集团——包括迪士尼集团、时代华纳集团等都是以传统的好莱坞电影公司为其核心。
电影本身是汇聚了音乐、戏剧、舞蹈、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特性;在载体呈现上,它又具备复杂的技术形态能与现有的数字技术产业而相对接。此外,近年来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与拓展,也使电影产业能与其他产业很好的对接。电影主题公园的开发、电影相关周边产品(如原声唱片、食品、电脑游戏)的授权成为了电影制片公司重要的盈利模式。
从产品消费特性上来看,电影产品具有很强的体验性
电影产业是通过创造供给来培育和创造消费需求的。电影产品在未被生产出来之前,市场对它的需求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电影产品是一种体验产品(experiencegoods),对于体验产品来说,消费者要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够了解产品特性。在电影产品交易过程中消费者所传达出来的经验对产品销售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电影产品的消费比起其他工业产品存在着更高的信息成本,外界对于电影产品本身的信息传递至关重要。
由于各国受众结构的复杂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性,电影产品的营销环节在整个产业中十分重要。电影产品创造的是一种无形资产,积累的是一种品牌效应。消费者可以从不同途径对电影产品进行体验,分别是通过制片方渠道、影评渠道及口碑传播渠道 .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并在不断缩小与北美市场的差距,电影业迸发出强劲活力。这一过程中,电影市场的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2011年起,国内在线售票渠道兴起,开始分食影院售票的利润“蛋糕”。到了2014年,超前预售、降价、补贴,各种促销方式同时发力,电影市场变化风起云涌。于超感到,来影院的人虽然多了,但生意却没有以前那么容易做了。
随着影院和银幕数的高速增长,观众分流和竞争压力日益明显。面对市场压力,首都电影院不断探索创新,改变工作和管理方式。在维护和改善已有会员系统的基础上,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在为观众提供更优质的观影体验和服务上。譬如,引进自动化设备,让影片放映从人工控制变为自动控制,不但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影片准点放映率;增加并不断更新3D放映设备,通过提高接待能力来满足日益增加的3D观影需求,同时给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听效果。

② 《电影产业促进法》的情况说明

关于《电影产业促进法》的情况说明

以下是关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政策法制司、电影局负责人关于《电影产业促进法》的情况说明,看看具体有哪些内容吧!

■ 制定《电影产业促进法》的意义

对于制定《电影产业促进法》的意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政策法制司负责人说:

一是,《电影产业促进法》将长期以来中国电影产业改革发展的成熟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为未来电影产业持续健康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对电影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是,《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主要制度措施将对中国电影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将电影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电影产业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降低电影行业准入门槛,调动全社会参与热情,激发市场活力;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对电影产业给予立体的制度支持;通过扩大监管范围,完善监管措施,细化监管程序,加大打击力度等,进一步规范产业发展和市场秩序;明确电影的正面导向作用,维护观众合法权益,鼓舞创作热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作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电影产业促进法》也将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对目前我们正在抓紧进行的文化产业领域的立法工作,将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

■《电影产业促进法》的立法必要性及立法总体思路

自2002年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我国电影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和巨大成就,无论从电影生产数量,还是电影市场规模上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大国,但在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电影市场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电影市场秩序还要进一步规范,电影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负责人表示,制定《电影产业促进法》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通过立法一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坚持放管并举,该放的放开,该管的管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社会力量从事电影活动提供便利。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激励作用,加大对电影产业扶持力度。采取财政、税收、金融、用地、人才等多种扶持措施,促进电影产业全面发展。三是既促进产业发展,又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电影产业促进法》在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政策法制司负责人介绍,为了在电影领域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了以下制度、措施:

一是明确电影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创作原则。《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从事电影活动,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和保障电影创作自由倡导电影创作人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二是就电影作品本身,《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鼓励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电影,扶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大题材电影,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电影,展现艺术创新成果、促进艺术进步的电影以及推动科学教育事业发展和科学技术普及的电影,并对优秀电影给予奖励。

三是《电影产业促进法》通过明确规定尊重、保障电影创作自由,保护电影知识产权,电影行业协会维护成员合法权益,为电影创作人员开展体验生活等活动提供便利和帮助等措施,积极营造激发创作热情的制度环境。

四是《电影产业促进法》通过鼓励电影科学技术创新、电影题材等创新与电影学术研讨和业务交流等措施,积极营造提高电影质量的制度环境。

■ 《电影产业促进法》在推动简政放权,激发电影市场活力方面规定了哪些主要制度?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负责人称,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是我国电影改革的重要措施,通过制定《电影产业促进法》,把很多已经推行的改革举措写入了促进法。比如:

一是减少审批项目、降低准入门槛。《电影产业促进法》未新设行政审批项目,同时还取消了电影制片单位审批、《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审批等行政审批项目、下放了电影片审查等多项行政审批项目。

二是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查标准。《电影产业促进法》简化了行政审批程序,并进一步规范了电影审查标准的制定和公开程序。

三是坚持放管结合,加强后续监管。在简政放权的同时,《电影产业促进法》也注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以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电影市场环境。

■ 《电影产业促进法》在规范电影产业发展和市场秩序方面建立了哪些主要制度?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政策法制司负责人介绍,《电影产业促进法》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规范电影市场秩序做了规定:

一是国家引导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电影市场。

二是电影主管部门加强对电影创作、摄制、发行、放映等活动的日常监督管理,创新管理手段,明确了违法行为的社会投诉处理制度并建立社会信用档案制度,加大对电影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

三是电影行业组织依法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开展业务交流和职业技能认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

四是在法律责任中对破坏市场秩序行为制定严厉的处罚措施。

■ 《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了哪些加大扶持力度,提升电影产业发展水平方面的措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负责人说:

一是各级政府将电影产业发展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制定电影及相关产业政策。

二是国家支持创作、摄制各类优秀国产影片,地方政府对电影创作、摄制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帮助。

三是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用汇等方面对电影产业采取优惠措施,激励资本投入、降低运作成本。

四是积极扶持电影科技研发、公益放映、人才培养、境外推广等事业发展,为电影产业发展夯实工业基础、培育人才梯队、拓展电影市场空间。

■ 《电影产业促进法》在维护文化安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主要规定是什么?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政策法制司负责人表示:

一是明确电影的正面导向作用,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定为电影产业促进法的立法宗旨。

二是明确国家重点扶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题材电影创作摄制,同时禁止影片含有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公德等内容,抑制、阻止不良、有害作品的制作、传播。

三是在鼓励开展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同时,对从事过损害我国国家荣誉和利益、危害社会稳定、伤害民族感情等活动的境外组织和个人予以限制。

四是通过规定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扶持措施,促进民族电影产业的发展;通过明确规定电影院放映国产电影的比例要求,更好地加强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度。

■ 《电影产业促进法》如何对从业人员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负责人说:

一是,《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要求,电影行业组织依法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等,通过行业自律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引导和规范。

二是,《电影产业促进法》也对演员、导演等电影从业人员直接提出了倡导性要求,设定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将有利于电影从业人员树立社会形象,促进电影产业健康发展。其中,“德艺双馨”中的“德”,就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德艺双馨”中的“艺”,就是艺术才华的高低,有行业共识,有群众口碑。《电影产业促进法》鼓励电影创作者既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也要体现不断精进的艺术才能。知名的电影从业者作为公众人物,更应该严格要求,做好表率。

三是,《电影产业促进法》对从业人员行为划定了合法开展活动的范围和界限,指导从业人员依法依规开展业务活动,并对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如罚款、吊销许可证、一定期限从业禁止等。

■ 《电影产业促进法》在推动电影公益服务,维护观众权益方面由哪些举措?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政策法制司负责人表示:保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是政府的责任,所以《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要求将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纳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由政府出资建立完善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服务网络,统筹保障农村地区观众观看电影的需求。同时规定,由教育和电影主管部门共同推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电影,并采取措施支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费观看。此外,鼓励电影放映者采取多种措施,为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城镇低收入居民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等观看电影提供便利,政府可以发放奖励性补贴。

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电影产业促进法》进一步明确了电影从业主体的法律责任。《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规定了电影院的电影放映质量保证责任、广告播放时间限制和观众安全健康保障责任,并禁止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主体通过制造虚假交易、虚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

■ 《电影产业促进法》在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负责人介绍:

一是,《电影产业促进法》强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鼓励通过互办电影节展、合作拍摄影片、选送优质国产影片参加境外的电影节(展)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扩大中国电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电影强国的国际地位。

二是,《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应该以多种方式对走出去的优秀电影的外语译制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外交、文化、教育等部门也应充分利用各自的对外交流渠道和资源,积极推广优秀国产影片。国家同时鼓励多主体、多形式的境外推广活动,最大程度地激发和利用社会上的活跃资源,为国产电影的境外推广发挥积极作用。

■ 《电影产业促进法》对违法行为规定了哪些处罚措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政策法制司负责人表示:

一是根据具体违法行为的种类和程度的不同,《电影产业促进法》采取了停止违法活动,没收电影片、违法所得及从事违法活动的专用工具、设备,一定金额或违法所得倍数的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撤销有关批准或者证明文件、吊销营业执照,以及规定期限内禁止从事相关电影活动或担任从事电影活动的法人、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责任人。

二是明确规定了违法行为的从重处罚情形。三是为了保障行政执法行为的顺利开展,《电影产业促进法》还规定了行政强制措施。四是为了保证行政处罚与其他法律责任的衔接,《电影产业促进法》就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违反其他行政管理法规的行政责任及纪律责任承担问题作了指引性规定。

■ 《电影产业促进法》对涉外电影管理制度立法中是如何考虑确定的?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负责人说:

一是《电影产业促进法》主旨是为了促进国产电影发展。无论是从行政管理、产业促进的角度,还是从立法原则、具体制度及法律责任方面,电影产业促进法主要着眼于对国内电影产业的规范和促进,着眼于对国产电影的扶持和保护。从国外立法情况看,其他国家电影产业促进法律一般也不详细规定涉外电影问题。

二是《电影产业促进法》就中外合作摄制电影、举办涉外电影节(展)、国产影片赴境外参展以及境内主体洗印、加工、后期制作境外影片等中外合作、交流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三是关于涉外电影管理制度,将在对《电影管理条例》修订中统筹解决。《电影管理条例》在规范涉外电影管理问题时,将援引《电影产业促进法》有关内容审查标准、审批制度等共通性规定,从而保障法律制度的一致性。

■ 《电影产业促进法》和《电影管理条例》是何关系?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政策法制司负责人表示:

一是二者定位不同。《电影产业促进法》是基础性的、纲领性的制度规范,它确定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基本制度、措施。条例是从电影产业促进法派生出来国务院颁布的配套行政法规,是对法律制度的进一步细化。

二是《电影产业促进法》保留、完善了条例的一些制度。在保留了条例规定的电影片审查、发行、放映活动审批制等主要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完善了产业扶持、市场规范等相关制度措施。

三是《电影产业促进法》取消了条例的一些制度。如取消了电影单片许可制等行政审批项目、下放了电影片审查等多项行政审批项目。

四是《电影产业促进法》还需要条例细化、补充。主要是在电影进出口管理问题和电影海外推广问题需要拾遗补缺;在电影审查程序、发行、放映企业审批、变更、终止的具体条件等问题需要细化。

;

③ 2銆佷腑鍥界數褰变粠鈥滆蛋鍑哄幓鈥濆埌鈥滀骇涓氳祫鏈杈撳嚭鈥濈殑鍙戝睍杩囩▼璇存槑浜嗕粈涔堣川鐨勫彉鍖

鍒嗘瀽棰

1銆佸ソ鑾卞潪宸ヤ笟鍖栫殑鎶曡瀺璧勭殑鍙戝睍鍘嗙▼鍜岀幇鐘躲

2銆佷腑鍥界數褰变粠鈥滆蛋鍑哄幓鈥濆埌鈥滀骇涓氳祫鏈杈撳嚭鈥濈殑鍙戝睍杩囩▼璇存槑浜嗕粈涔堣川鐨勫彉鍖栵紵

3銆佲滅綉缁滃ぇ鐢靛奖鈥濈殑鐜扮姸鏄浠涔堬紵鈥滅綉缁滃ぇ鐢靛奖鈥濆拰浼犵粺鐢靛奖鐨勭粨鍚堝拰鍙戝睍瓒嬪娍

④ 全球化时代下中国电影如何发展 详细

就电影学界而言,在最近的二十年里,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电影先后获得了各种国际电影节大奖,从而使得中国电影的“全球化”大大地先于中国文学的“全球化”。确实,随着中国的日益走向世界,中国电影的世界性和全球性进程已经大大地早于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因为理解电影文本较之理解文学文本要容易得多。虽然我已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论述过全球化及其对文化和文学研究的影响,但本文仍将首先再次追溯一下全球化的起源,然后由此出发将中国电影文化置于一个广阔的全球化语境下,并对新世纪的中国电影的现状以及电影研究所受到的挑战提出一些积极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当代电影和文化工业的“全球化”在这一部分,首先我将重申我在其他场合对全球化的不同形式作过的评述。 ( 1 ) 在我看来,在这样一个被描述为“全球化”的时代,随着经济、文化和信息资本的迅速流动,传统的时空观念也大大地改变了。在这一硕大的“地球村”里,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已经变得越来越便利。对于这一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左派知识分子已经作了仔细的研究并写下了不少批评文字。确实,在全球化的时代,政府的职能将在某种程度上为一种隐形“帝国”的全球治理 ( g l o b a l g o v e r n a n c e ) 所取代。这个帝国就是全球化:“虽然它掌握着巨大的压迫和破坏的权力,但这一事实也不应当促使我们去缅怀过去的那些老的主宰形式。通向帝国的道路以及全球化的过程提供了各种解放力量的新的可能性。当然,全球化并不只是一样东西,被我们认可为全球化的多重过程并不是一个统一体或一种声音。我们将论证道,我们的政治任务并不是简单地抵制这些过程,而是要对它们进行重新组合并将其引向新的终端。支撑帝国的有着创造力的芸芸众生同样也有能力自发地建构起一个反帝国的力量,以及另一种全球流动和交往的政治组织。” ( 2 ) 也就是说,我们在提出应对其挑战的策略之前,应该首先承认这一现象的客观存在。毫无疑问,在全球化的时代,所有人为的中心结构均被资本的流动和新的国际劳动分工所消解。一种新的身份认同危机随着(处于帝国之中心的)西方理论的向(处于边缘地带的)东方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运动而出现在民族文化的机制中。较之文化的其他形式,电影是仅次于电视的另一种最容易受到全球化浪潮波及的艺术形式。既然电影产业最容易得益同时也最先受到全球化的波及,因此,中国电影便不仅受到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影响和渗透,同时也受制于多种国内的因素,如电视和网络的崛起和挑战等。面临这一境况,我们中国的知识分子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面对这一具有威慑力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何种对策?难道我们将坐等幽灵般的全球化将我们的民族文化吞噬吗?或者说我们在新的世纪将仍然像以往那样固执地抵制这一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的冲击吗?这些均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尽管全球化确实如同幽灵一般威胁着我们的民族和文化机制,特别是电影更加如此,但情况并非如此简单。诚然,面对上述所有这些不利的条件,我们首先应该承认,全球化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普遍主义特殊化”与“特殊主义普遍化”的双向渗透过程。 ( 3 ) 也即全球化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两个极致:它的影响从西方运动到东方,同时也从东方向西方反向运动。或者说,诚如弗雷德里克 . 詹姆逊 ( F r e d r i c J a m e s o n ) 所指出的,“我们在这一具体例子中注意到了认同和差异的对立的抽象性被赋予了一种整体与多元之对立的具体内容。” ( 4 ) 显然,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教导我们,不要把自己局限于事物的任何单一的方面,因为全球化的过程始终是与另一种力量并行不悖的:本土化。在世界文化的进程中,时而全球化显得强大有力,时而本土化又从另一方面制约了它的权力。因此,全球化若不落实到某个特定的本土情境是无法实现的。也就是说,用以解决这种悖论的也许是一种妥协和变形了的“全球本土化”策略。只有这样,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才能始终处于发展之中。既然全球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那么我首先将其视为一个远远早于 2 0 世纪的漫长过程。在这方面,重读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百五十多年前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论述将有助于我们深刻地认识全球化过程的起源及发展。按照马恩的论述,美洲的发现无疑开启了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扩展的过程,而伴随这一过程而来的则是旅行中的资本 ( t r a v e l l i n g c a p i t a l ) ,发展到 2 0 世纪后半叶便进入了其高潮。这不仅为物质生产所证明,同时也为文化生产所印证:“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 5 ) 按照我的理解,这里所说的“世界文学”绝不是指一种单一的具有趋同性的文学,而是一种代表着多重取向的各民族先进文学发展的方向,也即歌德当年理想中的一种跨越国界和民族疆界的文学。与经济领域内的情况所不同的是,文化上的全球化绝不意味着只有一种形式的文化,而是一种既有其共通性同时又有着多元发展方向的文化上的全球性特征。它和歌德所追求的“世界文学”有着某种共通之处,但是马恩所谓之的“世界文学”之含义则更广,它甚至可用于电影生产和发展的文化全球化方向。我们在读了马恩的上述这段话后便清楚地明白,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至少涉及了我们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下研究全球化的四个问题: ( 1 ) 经济全球化的起源以及其从西方向东方的运动规律; ( 2 ) 由资本的崛起以及由此而来的资本的积累和扩张所导致的国际劳动分工; ( 3 ) 跨国资本化的出现,资金的流动以及跨国公司的应运而生; ( 4 ) 由物质生产所激发的精神文化生产以及世界文学的诞生。尤其是第四个问题与我们的文学和文化生产及研究密切相关。因此,不管我们讨论经济全球化或文化全球化,我们都不得不看到这二者之间内在的关联以及从马克思主义的教义中产生出的一些灵感和理论资源。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当时的情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还不可能直接地讨论(经济上的)全球化与(文化)生产以及审美表现之间的关系,更不可能预示 2 0 世纪后半叶全球化进程的最新发展,但是他们实际上却已经触及到了这一事实,即精神文化生产的全球趋向也是由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所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既然电影工业更加受制于市场经济的法则和以跨国公司为其重要标志的全球化,那么当我们讨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电影时,我们首先应该想到全球化这一幽灵所可能导致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文化上的全球化可以同时带来文化趋同性和文化多样性,而且后者的特征更加明显。尽管我本人并不赞成那种“趋同”式的文化全球化,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当代文化中出现的越来越明显的趋同特征:强有力的(第一世界)文化越来越向处于弱势的(第三世界)文化渗透,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美国电影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大举入侵和强有力渗透。显然,文化传播始终依循了这样的规则:强势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总是影响着弱势文化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逆向运动的现象,这一点尤其可以在这两个例子中见出:张艺谋执导的《英雄》同时在中国本土和海外的大获成功,以及中国旅加作家贝拉的小说《 9 . 1 1 生死婚礼》(现代出版社, 2 0 0 2 年版)以 1 0 2 万美元的天价被好莱坞大导演卡梅隆买断电影改编权。 ( 6 ) 因此正如美国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弗雷德里克 . 詹姆逊在谈到全球化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时所中肯地指出的,“我认为,全球化是一个传播学的概念,它依次遮盖并传播了文化或经济的含义。我们感觉到,在当今世界存在着一些既浓缩同时又扩散的传播网络,这些网络一方面是各种传播技术的明显更新带来的成果,另一方面则是世界各国,或至少是它们的一些大城市,的日趋壮大的现代化程度的基础,其中也包括这些技术的移植。” ( 7 ) 作为当今极少数在文学研究和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研究领域内著述甚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詹姆逊的上述文字实际上提醒我们,文化的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的传播造成的,因此,在本文的下两部分,我将分别对近二十年来中国电影所走过的道路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所处的现状作一反思,以便提出我们的文化知识对策。改革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反思在当今时代,那些高级的文化艺术产品大都被看成了消费品,甚至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可消费的文化产品:无节制的复制、模拟和戏仿、增殖甚至大宗制作等均取代了现代主义时代对文化艺术产品的精雕细琢,平面的人物描写取代了对人物深层心理的细致描写,碎片甚至精神分裂式的结构取代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深度结构,等等。这一切状况的出现都表明,文学艺术的现代主义精神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同时这些症状也引起了一切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文化学者和理论家们的密切关注,但是他们的担忧绝不应当是对之抱一种敌视的态度,而应当正视这些复杂的现象以便从理论和文化批判的角度对之进行分析阐释。通过这些分析和阐释也许可以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虽然电影也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并且曾对精英文化和文学形成有力的挑战,但是它却无法摆脱有着更广大受众的电视业和最近崛起的网络文化的更为有力的挑战和威胁,因为后二者无疑有着更为广大的市场。在讨论中国当代电影的走向时,我们很容易想到曾经对电影批评家和文化研究者有着极大诱惑力的关于“本土化” ( l o c a l i z a t i o n ) 和“非殖民化” ( d e c o l o n i z a t i o n ) 问题的争论。我这里首先对近二十年来中国电影所经历的繁荣时代作一文化反思,因为我认为这可以帮助我们从更深广的意义上来理解当今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所遭遇到的挑战和不利境遇。首先,令我们感到振奋的是,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一事实,即在近二十年里,中国电影已经大大地早于文学而率先与国际接轨:中国电影在著名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一个又一个大奖,在某种程度上圆了不少中国文化人和电影人试图“与世界接轨”的梦想。这一方面给那些导演和明星们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和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毫无疑问,一种意见认为,这些电影节和电影奖是由西方电影界所操纵的,带有强烈的“东方主义” ( O r i e n t a l i s m ) 色彩,因此中国电影的获奖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中国文化和电影的“殖民化”进程。在这些学者看来,全球化就是“西方化” ( W e s t e r n i z a t i o n ) 或“美国化” ( A m e r i c a n i z a t i o n ) 或“殖民化” ( c o l o n i z a t i o n ) 的代名词。他们顽固地坚持某种本土主义的立场,排斥任何形式的外来影响,或更具体地说来,拒斥来自西方国家的影响,以便实现中国电影的“非殖民化”目标。一方面,他们指责张艺谋、陈凯歌等有着强烈先锋意识的导演们蓄意歪曲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使其以一个“他者”的面目出现在西方观众的期待视野中,以达到讨好西方人的目的。因此,在他们看来,毫不奇怪,这些电影并非凭借其自身独特的美学价值和高超的艺术手法而获得西方大奖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以对中国人的歪曲描写迎合了西方观众和评奖委员们对东方的不健康的情趣。因此他们基于本土主义的立场试图发起反对中国电影和文化“殖民化”的斗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的获奖标志着其最终得到了国际同行和权威机构的认可,中国电影终于先于文学而走向世界了,这应该被视为一个良好的开端,它不仅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同时也有助于中国电影业在市场经济的不利环境下的发展和繁荣。我虽然比较倾向于后一种观点,但认为有必要从一些具体的电影文本的分析出发来从理论上消解本土主义与全球主义的二元对立。从理论上来看,本土主义者旨在保护本民族固有的“本真性” ( a u t h e n t i c i t y ) ,使其免受外来影响,这在已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当代中国无疑是行不通的,因为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一直在实行改革开放和扩大对外交流。在这样一种大的氛围下,我们无法摆脱外来影响,因为就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性而言,不仅是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包括电影和大众文化产品,也在不断地影响其他的民族和文化。因此本土主义便改头换面成为另一种新的形式:大肆攻击所谓的“文化殖民主义”,试图通过弘扬本民族文化的精神来对抗全球化时代的新殖民主义渗透和入侵。既然电影是从西方引进的一种集现代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那么在中国的电影理论批评领域翻译介绍当代西方最新批评理论思潮也往往早于文学领域对西方理论思潮的引进。 ( 8 ) 年轻的电影导演或批评家对西方学术理论界正在进行的研究之兴趣往往大于对中国批评理论界所讨论的问题。尽管在中国的文化学术界始终有着关于中国电影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的争论,但我仍认为从一种后殖民的理论视角对这种独特的现象作一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诚然,自上世纪 8 0 年代以来,当中国向世界再次打开国门实行经济改革时,各种西方批评理论和文化思潮,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自然蜂拥而至,首先对作家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 9 ) 这种影响虽曾经历过与艺术家的互动,并打上了后者对之的有意识误读甚至创造性建构的色彩,但最终还是形成了与西方原体有着种种差异的不同变体。在此我仅举出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些电影导演是如何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自己从西方理论中获取的灵感糅合进自己的电影文本的。首先是 8 0 年代后期名噪一时的《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一例就有着种种电影之外的因素。在我看来,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西方的理论批评风尚不无关系。这部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变的电影在创作和生产之时正值“尼采热”在中国文化界再度兴起之日。电影中以极大的热情讴歌了一种尼采式的“酒神精神” ( D i o n y s i a n s p i r i t ) 和巴赫金式的“狂欢化” ( c a r n i v a l i z a t i o n ) 场面,一切宁静和和谐的秩序都被破坏了。这显然在渗透了某种“日神精神” ( A p o l o n i a n s p i r i t ) 的中国文化土壤里是缺乏的。确实,对尼采的重新发现福柯等后结构主义者的一大贡献,因为在西方,经历了后工业文明的洗礼,人们所渴望看到的是一种消除人为痕迹的自然的素朴感,而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电影中那一大片带有象征意义的高粱地里。另一部获奖影片《菊豆》是根据刘恒的中篇小说《伏羲伏羲》改编的,小说原来的目的是再现一种带有传统的弗洛伊德式“男性中心”社会之特征的俄狄浦斯情结的中国变体,而到了影片《菊豆》中,这种俄狄浦斯情结的变体则掺进了某种拉康式的女权主义新精神分析学成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的无意识心理的作用,他很有可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当时西方批评风尚嬗变的影响而突出女主人公的地位。对“男性中心”意识的反叛和对现存世界的消解导致了另一个“他者”的诞生:以菊豆为中心人物的一个“女性中心”世界。而杨天白的先后杀死自己的两个父亲则更是突出了菊豆的中心位置,这一点正好与后现代主义的反等级制度之尝试和拉康的新精神分析学以及被压抑的边缘话语所采取的“非边缘化”策略相吻合。因此这部电影在西方观众和学者中颇受欢迎并被频繁讨论就不足为奇了。根据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刻意渲染了一种对西方观众来说十分陌生而又神秘的仪式:灯笼的摘挂意味着男主人公将进入某个“太太”的闺房,颇有一番性和政治的象征意味。当然,对这种虚构的“伪民俗”国内虽有学者作了强烈的抨击,但这一现象本身却使得西方观众对东方、东方文化以及东方人更感到好奇,不管有意无意,影片中的这一描写最终还是满足了他们的猎奇心理。如果我们将这些电影文本化的话,我们不难发现,政治背景的淡化无疑印证了詹姆逊所宣称的所有第三世界文学文本都可当作其民族寓言来阅读的说法。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也带有这种民族寓言之色彩,由于影片中过多地渲染了文革中对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迫害而一度在大陆被禁演,但在海外却异常红火。 ( 1 0 ) 在姜文执导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导演几乎使用了他所能想到的所有后现代技法,诸如无选择性描写、拼贴、戏仿、反讽等,甚至包括一种德勒兹式 ( D e l e u z i a n ) 的精神分裂幻想和想象,试图创造一个全球化时代后现代艺术的东方变体。在此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中国的文革场面的戏仿式再现更是召唤了人们对那种无政府狂欢情景的记忆,而与此同时对诸如性和政治等问题的调侃则给普通观众以某种近似荒诞的快感。《秋菊打官司》中对一种平实素朴氛围的追求和对现代主义的非此即彼之二元对立的消解则使得这部电影与所有受过教育的西方观众的期待视野相吻合。综上所析,这些拍摄精美、象征意味深刻的影片受到西方观众的欢迎并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应当承认,张艺谋和陈凯歌等导演未必曾意识到西方批评风尚的嬗变,更谈不上有意识地以(中国的)第三世界经验来实践(西方的)第一世界理论了。因此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这些艺术家有意识地误读西方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歪曲中国的现实倒是从另一方面过高地估计了他们的理论修养,因为我认为,他们对西方理论的理解和误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作为东方艺术家所特有的艺术直觉,这一直觉使他们敏锐地感觉到艺术风尚和批评标准的嬗变,为了获得国际大奖必须拿出自己的独特产品,使得(以西方占主导的)电影节评委觉得他们的作品既不流于重复,又带有西方人无法获取到的一些东方民族特有的东西,也即霍米 . 巴巴 所谓之的“介于二者之间” ( i n b e t w e e n ) ,因为只有这种产生于二者之间并能够互动的东西才具有独创性:它既是地地道道的产生于中国本土的东西,同时又能在经过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包装之后同时与这二者进行对话。这不仅是张、陈等中国艺术家能获得成功的奥秘,更是西方的不少有着第三世界背景的人文知识分子和后殖民理论家获得成功的必经之路。不看到这一隐于表面现象之背后的复杂因素而一味指责这些导演,就不可能对他们的成功作出公允的评价。无论如何,虽然这些充满异国情调的场景从后殖民理论的角度来看包含有明显的东方主义色彩,但这些中国电影获得国际大奖至少使中国文化和艺术更为世人所知。本土主义的因素无法摆脱与全球主义的融合甚至混杂而产生出某种“不东不西”的第三者。我们谁都无法否认,在全球化的时代,所谓文化的“本真性”是不存在的,甚至马克思主义、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等西方的理论思潮经过不同的学派的阐释也变得“本土化”了。因此,鉴于全球化时代的民族 - 国家之疆界变得日益模糊,用“全球本土主义” ( g l o c a l i s m ) 或“全球本土化” ( g l o c a l i z a t i o n ) 这样的术语来解释这一现象也许是比较合适的。民族的身份认同也是如此,在当今时代,原有的一种(固定的)身份已经裂变为(可以建构的)多重身份和多种文化认同。因此“身份研究已经越过了许多学科之界限,涉及种族、阶级以及女权主义、同性恋研究中的多重交织这些问题,以及种族和区域研究中的后殖民主义、民族主义和种族性互动这类问题。这种相互交织的现象为新的理论和不同身份的话语的接合和讨论提供了激烈论争的场所。” ( 1 1 ) 虽然这些中国电影依循的是好莱坞的创作和生产模式,但它们所描写的情节和展现这些故事的方式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本土的东西。也就是说,全球化若不定位于特定的文化语境是无法实现的。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张艺谋和陈凯歌等有意地讨好西方观众而获得了众多国际大奖的话,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他们的众多追随者不像他们那样在国际影坛倍受青睐呢?这个问题确实难以回答,但在我看来,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全球化的来临,国际社会和中国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了,中国本身也越来越开放了,因此中国电影导演们的创新意识也越来越紧迫了,再重复那些老的东西已不仅不再能吸引域外观众,甚至还会失去更多的本土观众。这就是为什么近几年来中国电影颇不景气以及大批观众流失的部分原因所在。面对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他们将采取何种对策呢?在提出我自己的策略之前,我将简略地描述一下中国当代电影的现状。 2 1 世纪中国电影的“全球化”战略显然,正如我所简略描述的那样,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学术思潮的影响以及全球

⑤ 中国电影还有上升空间吗,未来的出路在哪

总体来说的话,中国电影现在处在发展阶段,所以上升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中国电影已经成了所有一切服务于资本的阶段,所有的目的都为了能赚钱而去。流量鲜肉能吸引粉丝群体带来票房,所以把资金的90%都投入到了演员的身上,那么本应花在特效的钱自然消失了。为了贴合演员的形象和资本的涌入,编剧更不可能像国外一样奉为第一。这是资本第一导致的。

但如果你说中国电影没救了,这是不可能的!如今好的中国电影大部分都是在资本缺乏的阶段创作的,而票房和口碑完全不成正比。以去年上映的国产电影为例,豆瓣国产电影top10里仅有《湄公河行动》破10亿,《百鸟朝凤》的惊人一跪也不过换来8000万,毕赣的《路边野餐》更是只有600万。
当然你可以说是排片量导致的,但我更觉得是观众自身对影片的品味导致。一部片子的票房归根结底还是由观众决定,粗制滥造的影片没人看自然导致排片量减少,会给好影片以一定的位置。可我看见的是观众疯狂涌入口碑不好,特效不好的国产“大片”。观众的品味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从观众平时观看的小荧幕就可以看出大荧幕如今现状的原因。如何去引导观众,让观众自动抵制烂片。这才是中国电影的出路。
关于电影类型,我同样想说几点。中国因为电影技术的不成熟,没有好莱坞电影流程的积淀,想拍出堪比好莱坞的商业片是不可能的。只能从好莱坞方面慢慢学习经验,把资本投入到技术,才有可能完成。但你说一个合格的商业片,我想《捉妖记》就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美国电影票房从100亿人民币到100亿美金经历了30年。而中国,2010年票房100亿人民币,2017年已达到了559亿,所以大家预测2020年就可以跨越100亿美金。”深创投执行总经理刘纲曾预估,我们只需要10年时间完成美国30年的发展轨迹,因此中国电影产业还有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
这块“肥肉”吸引了不少资本的关注,包括VC/PE机构。2009年,一壹影视文化股权投资基金正式设立,号称是国内“首支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2013年开始介入影视文化投资的东方富海,也已设立了专门影视文化基金。2015年,深创投联合多方发起了北电红土影视文化投资基金,首期规模20亿元人民币。如今,几乎所有的大中型VC/PE都设立了影视投资部门,或者干脆成立影视子基金公司。
目前,VC/PE 投资中国电影产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影片或影视机构的单独投资。2014年,经纬创投投资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这部制作成本6000万元的电影,经历8个月的投资制作之后,实现超过6亿元的票房回报,成为VC/PE机构投资电影的典型成功案例。另一种则是瞄准了影视文化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公司。2017年大火的《前任3》,上映18天票房累计超19亿,其背后营销推手和联合出品方自在传媒功不可没。值得一提的是,自在传媒的背后投资方是本土老牌PE机构同创伟业。资本的进入,令中国电影行业各个环节生机勃勃。

粗略一算,中国电影行业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才不过短短15年,却已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市场,堪称传奇。回过头来看,这股市场化的力量不可谓不强大,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如今,八一电影厂成为了历史,而中国电影正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新历史。
中国电影之路从中国引进电影开始就一直在路上。出路也在于中国电影融汇世界电影艺术,这是一个进程也是一个过程。如果不从一个曾落后的国家来说,而从一个崛起或者是一个正在走复兴的国家来说。中国电影将伴随着华夏文明的复兴立足于世界文明一样,而立足于世界电影之林。不偏执的去看待的话,中国电影一直在发展,好与坏共存,事物都是这样的,阴阳互立。这符合中国这样具有文化传承的国家。一切的兴衰都伴随着这个国家的文明跌宕起伏,或高潮,或低谷。我们具有包容,学习,融汇等特质,善于学习优秀的文化,融合优秀的文明。

中国的电影人一直在努力,也一直在模仿。也存在盲目追求电影的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这有如何,当下便是现实。你说不足也有,你说缺陷也有,弊端也非常明显。但是这不影响一些真正的电影人对于中国电影的思考。那些追求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善于炒作的作品,终究是昙花一现,要被电影历史所淹没的。悲观看待的话,当下自有悲哀之处。乐观看待的话,要为中华文明之复兴之引领做准备,为之努力。当下的不足不能懈怠。为迎来电影艺术的文化输出做准备。前途应当光明。

⑥ 中国电影产业特征与投融资发展趋势 发表在哪

1.影视业大规模的资本化运作持续升温,“新三板”助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2015年延续前一年的影视行业大规模的资本化运作热潮,多家二三线公司仍以较好价格与上市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这其中就包括:“共达电声”以41.2亿元收购“春天融和”(100% 股权)和“北京乐华文化”(100% 股权)进军影视行业;“天神娱乐”则以13.23亿收购“儒意影业”49% 股权正式加码影视板块;“富春通信”则以8.6亿收购《战狼》出品方春秋时代80% 股权;此外,一批“中概股”出现回归潮,“博纳影业”“盛大网络”“完美世界”等公司的“私有化”运作也将在2016年积极推进。
截至2015年12月29日,共有44家影视公司登陆“新三板”。“新三板”因门槛低,上市操作高效,已成为影视公司进军资本市场的新出口。登陆新三板的企业一类是一些大型影视公司将子公司拆分上市,既扩大了母公司的体量,又分担了风险:如华谊新媒体业务分拆出来的华谊创星;一类是电影产业链的具体环节竞争加剧,行业内部需要进一步融资发展,如“自在传媒”的挂牌。此外,2015年11月,“新三板分层方案”正式发布,“新三板”将挂牌公司划分为创新层和基础层,很多中小文化企业可以先登陆“新三板”再谋求长远发展。由此可见2016年 “新三板”还将迎来新一轮的上市潮。
2.跨媒、跨界并购渐进、传统行业加力影视投资据统计,2015年电影与娱乐领域的并购事件涉及金额达283亿元,147件PE/V C 投资事件中,有91件发生在电影娱乐产业领域,PE投资总金额高达98.23亿,同比增长300% 。
“互联网+ 电影”也催生B A T 高调进军电影行业,积极布局大电影产业链;一些资本“新军”同样也看好影视产业的发展前景,其中房地产、餐饮等主营增长乏力的传统行业上市公司为谋求业务转型,逐渐加力电影行业,相继并购影视公司,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增长:如中南重工依靠并购大唐辉煌在2015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45.09% ,鹿港科技并购文化影视公司实现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5.62% 。
3.BA T全面布局产业链,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互联网+ ”为电影产业提供了新型的技术手段和运作载体,贯穿了电影产业链的投融资、制作、营销、品牌拓展等多个环节。B A T (以网络、阿里巴巴、腾讯等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公司)通过融资、并购和战略合作等方式重新布局,与传统的影视公司融合发展:阿里通过收购、并购、投资等方式涉足电影产业链; 2015年1月,网络成立了网络影业,整合了网络糯米、网络地图等LB S产品为在线售票引流;6月,网络斥资1.5亿港元入股星美控股;而腾讯则在2015年9月成立了企鹅影业,后又成立腾讯影业,投资了十多部优质电影。
资本运作还促成行业集中度以及行业门槛不断提高。2015年电影“在线购票”领域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据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线下售票已跌落至24.62% 的份额,而在线选座占据51.47% 的市场;经过整合之后的“微影时代”“猫眼电影”“网络糯米”三家购票网站成为“在线购票”的主体机构。总体来看,以BA 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只有将自身独特的互联网基因植入电影领域才能更好盘活电影产业这盘大棋。
4.电影私募股权投资朝着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日趋成熟,各类影视基金也纷纷投向一些热门影视项目和主流影视机构。其中,华谊兄弟在2015年8月完成的36亿元定增的发行对象中就有中信建投及平安资管两家基金,它们分别认购了1亿元、6.79亿元;11月,“腾讯系”的微影时代完成15亿元的C 轮投资,买家既有腾讯基金和万达集团,也有南方资本、信业基金等产业投资机构。目前,国内的较活跃影视基金还包括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复星投资基金、建银国际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等。作为影视基金的重要形式,电影私募股权投资以股权方式对影视公司或影视项目投资,这些投资均有专业团队遴选项目,确保项目质量,并可以与产业上下游广泛合作,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提高成功率。
电影私募股权投资依靠其成熟的股权结构设计和严格缜密的风险控制流程,以及更加合理化收益分享机制,使电影产业的专业性与金融资本的市场性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体的实现和操作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PE的管理者在对电影项目进行评估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运用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和恰当的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包括发行预售、完工担保、投资组合理论等;二是具体操作上通常是由私募基金以高收益债、低收益债和优先股等不同品种的金融产品吸引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投资者而完成。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中国电影产业资本输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的陈芊芊怎么画 浏览:808
电影秘密访客实际投资多少钱 浏览:528
大陆超好看的同志电影 浏览:656
电影安家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904
类似隔山有眼有哪些电影 浏览:371
2020威尼斯电影节怎么举行 浏览:116
怎么把电影转化为gif 浏览:308
腾讯视频用券电影能看多久 浏览:81
80后熟悉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909
ppt的电影框架怎么做 浏览:328
卖座网电影票券怎么兑换 浏览:626
农村型电影哪些好看 浏览:535
正能量喜剧电影有哪些 浏览:255
古代到现代电影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376
pr剪文案电影怎么最快 浏览:622
手机怎么可以让对方和自己一起看电影 浏览:334
遥远的天熊山怎么电影 浏览:406
谭卓演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763
你如何认识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浏览:609
约看电影见面说什么 浏览:319